古人云:“山無石不奇,水無石不清,園無石不秀,室無石不雅。賞石清心,賞石怡人,賞石益智,賞石陶情,賞石長壽。”觀賞奇石,要講究瘦、漏、透、皺、清、丑、頑、拙、奇、秀、險、幽等十二個方面,更主要是要從質、形、色、紋、勢等方面去把握奇石之美。
:觀選石料
1、在僅有一塊或幾塊石料的情況下,根據現有的石料進行創作。把具有自然紋理和丘塹、外形美觀的一面作正面,形態較差的一面作背面。如有幾塊松質小石料,難以制作出挺拔險峻的山水盆景,則可用來制作平遠式山水盆景,表現江南山青水秀的風光。2、在石料較多的情況下,首先要挑選好主峰的石料,然后再挑選與主峰形態、色澤、紋理、質地相協調的較小石料。在選石時,注意挑選具有“瘦、漏、透、皺”的山石,以便生動地表現山峰的各種形態。
第二:鋸截雕琢
在制作山水盆景時,是先鋸截后雕琢,還是先雕琢后鋸截,各人的習慣不一樣。一般來說, 如果先鋸截后雕琢,就要求制作者必須有較高的技術和對石料結構有充分的了解,否則一旦雕壞,就難以補救。如果先雕琢后鋸截,一旦雕琢失誤,還可隨機應變予以補救。1、鋸截:一塊或數塊石料不經鋸截就能制作山水盆景,那是非常罕見的,所以鋸截是制作山水盆景的基本功之一。 要鋸平山石底部,應先確定正確的鋸截線。鋸截線常用水浸法確定,即把要鋸掉的那部分山石浸入水中,然后迅速把石料拿出,水浸的痕跡,用粉筆圍繞石料劃一條線。鋸截時把石料放倒,沿線垂直向下鋸。鋸截后如底部不太平,可用砂輪磨平或在水泥地面磨平。 2、分裂:如截小塊松質石料有些質地堅硬的石料,特別是大塊硬質石料,鋸截比較困難,可用加熱法分開。加熱法是將石料放在火上燒烤到一定熱度,迅速離火,放在地上,立即向石料上澆冷水,利用熱脹冷縮原理,使石料在紋理處產生裂痕,再輕輕敲擊或輕摔。這些小石料一般是從自然紋理處裂開的,所以形態自然,有時還可能出現具有天然姿色的優美石塊。摔打時用力不要過大,否則石料過碎,不好使用。3、雕琢:吸水石本身比較特殊,雕琢只是為了稍作修飾,雕琢吸水石坡腳和關鍵部位的紋理時,除注意用力要輕外,還要注意方法。雕琢坡腳處的紋理,應把峰巒倒過來,頂部向下,底面向上,由底部向頂部雕琢,否則坡腳處的石料容易被成塊琢下,會破壞坡腳的美觀。對于保留有天然皺招的石料,在加工時務使新雕琢的皺招與天然皺褶一致,如果一塊山石上出現幾種皺褶,就既不自然也不美觀了。倒掛部分的皺褶,好在倒掛鋸截前雕琢,如在倒掛制成后再加工,則不要采用琢的辦法,宜用刻刀輕輕雕刻或用鋼鋸條拉劃,否則石料容易斷裂,而前功盡棄。
第三:消除加工痕跡
吸水石盆景制作好以后,應使石面生出一層青苔,既能掩蓋雕琢痕跡,又能增加美感。但這種方法需要較長的時間,如欲速成,可采用另外一種辦法即煙熏法:就是把山石在點著的柴草煙霧中熏一下,但必須注意熏的時間不要太長,顏色不能太深,否則不美觀也不自然。如果不生苔、不煙熏,只要經常保持盆內有水,幾個月后,空氣中的塵土吸附于山石表面,鋸截雕琢的痕跡也會自然消失。
第四:如何養護
1、灌水:吸水石料所作的水石盆景,在盆中需經常貯滿水,并對植物及山石進行噴水,這樣對山石上生長的青苔也很有利。2、遮蔭:山石上的植物根淺,經不住暴曬,同時山石上的青苔也需要蔭蔽。因此夏季應將吸水石假山盆景放置在沒有陽光直射的地方,好放在室內散射光處養護,以保持植物翠綠。3、防寒:由于植物根淺,耐寒能力降低,因而冬季必須采取防寒措施,一般均放在室內,室溫好不低于10℃。